欢迎访问南京市投资促进局网站

南京市投资促进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中科硅纪(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张天懿: 以“一双巧手” 竞逐“万亿蓝海”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 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5-06 16:14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既可以拿起绣花针“穿针引线”,又可以“手拎”20公斤物品“毫无压力”,复现90%以上的类人灵巧操作……在麒麟科创园内的中科硅纪(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无际”工业机器人即将进入工厂,开展中试阶段产品测试,完成有毒环境中的工业品高速抓取、零部件搬运及装配等,替代人类完成高危、枯燥的工作任务。

“仿人灵巧手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灵巧操作具身智能算法以及结构、驱动、传感器、集成电路等硬件全部由团队自研,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公司董事长兼CEO张天懿介绍,公司聚焦机器人“上肢”通用灵巧操作能力,突破仿筋腱类人灵巧手构型—驱动—控制等核心技术,赋予机器人像人一样自主使用工具的能力。

2020年,25岁的张天懿研究生刚毕业,即入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跟随王鹏教授创始团队开展Casia Hand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没有‘手’或者没有好用的‘手’,很难让机器人真正发挥实际价值。”张天懿说,目前市面上的机器人大多使用结构简单但功能有限的双指夹持器,或者虽然灵活度高但控制复杂、成本高昂的多指机械手,难以满足产业需求。

针对这一现状,创始团队开始系统性开展腱绳驱动灵巧手和“灵巧手+具身智能”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该项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团队已研发出国际上唯一涵盖多应用场景的系列化产品:类人自由度灵巧手、通用智能灵巧手、高速自适应灵巧手,仿人臂、数据手套等核心部件,此外还研发了3款类人灵巧操作机器人整机:“无畏”机器人应用于排爆、生化核危险物处置或危险场景操作等;“无忧”机器人应用于公共服务、家庭服务、养老助老操作等;“无际”机器人应用于工业多样化零部件自主适应性抓取、上料、分拣、装配等。

以类人自由度灵巧手产品为例,该产品有25个自由度,比人手自由度还多,还能完成握、捏、拧等精细化类人动作,技术完全对标国外产品,多个指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据介绍,灵巧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拥有自己的“大脑”,可以将感知到的物体表面材质、温度等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自动生成抓取策略,不依赖昂贵的传感器和复杂力反馈控制,相较于同类产品可节省约40%的成本。

让研发成果转化落地,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关键。去年,中科硅纪(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在麒麟科创园注册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凭借灵巧手的基础研究成果,张天懿已带领研发团队实现工程样机到中试产品的迭代升级,构建起“算法—部件—整机—应用”的通用灵巧操作具身智能技术体系;自主研发的“Casia Hand通用类人灵巧操作具身智能机器人”,一举斩获第二届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具身智能算法革新奖”和“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奖”两项重量级奖项。

从机器人核心部件“能用”工具到“会用”工具,中科硅纪(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目前已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跨越,正加速竞逐“万亿蓝海”。今年,张天懿的工作重心将更多放在研发管理和公司运营上,并定下目标,将打造一套更完整且成熟的Casia Hand商业化产品。“我们对企业和产业前景有充分的信心,现在正结合细分场景开展整机迭代和落地,深化全链条技术优势和应用落地能力,实现在工业、服务和特种场景的广泛应用。同时,打造品牌影响力,积极探索国际市场,为助力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贡献力量。”张天懿说。

近年来,南京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积极抢抓机遇,先后印发一系列政策文件,围绕算法、算力、数据、场景、生态等核心要素主动布局,将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强市建设中未来产业之一重点打造。

目前,全市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已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产业链各领域,在人工智能软件、算法、传感器及芯片、机器视觉、智能语音、智能无人系统等细分领域积累了一定优势,形成栖霞区智谷、麒麟科创园、软件谷等产业链重点园区。

作为江苏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南京是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在城市能级、人才技术、产业生态、场景应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新形势下,南京正以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资源为依托,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路径,以拓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先导,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探索形成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路径。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是指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和应用场景拓展,形成的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新兴产业集合,包括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具身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等,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智能化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的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智能,是封闭性的人工智能,是通过算例算法和数据,解决的是确定性的问题;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开放式的人工智能,是通过交互学习和记忆实现的,解决的是不确定性的问题。这种变革标志着人工智能从“技术工具”阶段迈向“生产力革命”阶段,正在重构全球产业竞争格局。